行业资讯
财经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财经资讯
十八部门部署中小学科学教育: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与“双减”举措相协同
来源:21世纪经济网 发布日期:2023-05-29 点击次数:523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学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被提高到由十八部门联合发文部署的重要位置?

《意见》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丰富提出了新的要求。忽视、排拒科学的教育,无法培养出现代社会中心智健全的人,也无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这也恰是当下我们当解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对此,《意见》对教材、课程、实践活动、课后服务、师资等学校教学与服务提出了体系化的改进举措,还对校外培训、竞赛、中高考等热点教育改革提出了衔接措施。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加强科学教育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包括政府购买科技类校外培训、开发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科学教育基地等。

以科学思想改造教育

科学教育不仅是在现有学科教育体系下增加科学课程、实践活动等,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塑。

储朝晖认为,在科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剥离的背景的今天,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或是将长期沿用的尚不完整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全称教育观念”,更进一步说,将政府、学校、师生、家庭各方对教育的理解充实为包含科学的更为完整的教育。

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称教育”是相对于对教育孤立、片面、肢解的理解而言,包含教育的所有存在的集合,是所有有助于人的成长发展的行为的集合。

反观当下,“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说。

《意见》提出多项举措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在课程教材方面,要求加强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修订完善工作,统筹规划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组织研制适配课程资源并向学校免费提供。

在学校教学方面,要求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实践活动方面,要求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

在课后服务方面,要求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统筹利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在师资队伍方面,要求增加并建强一批培养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师范类专业,探索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的高中阶段理科专业教师,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科学不仅是学科和学术,而且是政治,是思想文化,是价值观。加强科学教育,绝不仅仅是在科学知识的数量、难度上做加法,而应重在以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改造我们的思维,改造我们的教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说。

既要增效又不能增负

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项教育顶层设计,但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需要具体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双减”。

《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

王烽认为,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前提是真正做好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减法。在全国各地掀起科学教育热潮的背景下,要避免科学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避免增加师生不适当的负担,避免做表面文章、一窝蜂。

在《意见》中,科学教育“加法”被要求与多项“双减”改革举措相协同。

在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方面,要求合理规划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将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施全流程监管。

在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方面,要求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搭建中小学生成长平台,发现有潜质的学生。

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方面,要求减少机械刷题,加强实验考查,建立由学科命(审)题人员、学科秘书、教育测量专家、命题组织管理人员等组成的高水平命(审)题队伍,强化中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

在实施家庭科学教育方面,要求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

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但《意见》明确要求探索长效机制,潜台词是不要急功近利,盲目加压。

《意见》要求,明确“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项目在选拔、培育、使用上的各自侧重点,细化支持措施,推进有序实施。

“不能借科学和创新之名‘一窝蜂’上项目,要明确侧重,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说,“总之,既要统筹增效,又不能增负。”

全面动员相关单位

《意见》由十八部门联合印发,是因为科学教育涉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不仅内容广泛,而且相关资源也分散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说,通过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全面系统推动科学教育落地见效。

社会上的科学教育资源其实十分丰富。《意见》要求全面动员相关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推动各地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动员各类企业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

其中,加强科学教育将为教育公司开拓市场。比如在课后服务方面,《意见》提出,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统筹利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在科技类校外培训有益补充学校教育方面,《意见》提出,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合规的科技类非学科培训课程。

目前,教育公司正在以To C和To B多种形式开发科学教育产品。2022年,学而思网校成立了博物工作室,推出了“我的自然博物馆”系列课程。目前,学而思网校已将“自然博物”升级为“博物”,拓展了“我的文史博物馆”、“我的科技博物馆”两个新领域,并将推出系列“盒子”产品。

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则面向学校、科技馆等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其科创产品已进入中小学的科学课、信息技术课、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以及课后服务项目。

“学校科学教育的服务需求包括教具、展具、软件、平台、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等,我们会相应进行产品规划。To B端科创教育产品的开发难度其实比To C端要大,既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刘斌立说。

“为确保《意见》取得实效,不是‘一阵风’‘一场雨’,我们将会着力建好长效机制,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落地实施。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说。

上一条: 引领可持续新风潮!21世纪“活力·ESG”创新案例征集等你来
下一条: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农村金融难在如何满足发展性需求
 
更多交易品种

首页交易市场信息披露行业资讯招商加盟相关下载合作机构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天元国际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 : 豫ICP备16021721号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0号